2025.01.08媒體報導

500輯 issue122 聞到生命的表情|溫佑君

中文裡的「氣」,既指涉物質性的存在,也暗喻著無形的能量,我認為植物所釋放的香氣,同樣兼具這兩層意涵和作用。所有感知得到或感知不到的氣味,都由複雜的揮發性分子所組成,這些分子進入到腦部,就被杏仁體、海馬迴、前扣帶迴、島葉這些組織接收,進而影響你的情緒、記憶、乃至同理心與社交意願。因此,芳香療法可以是但絕不僅是讓人放鬆的生活風格產業,如果得到嚴肅的對待,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療癒力,往往超過一般人的想像。

雖然精油是芳療的核心,但芳療並不是精油應用的唯一場域。全球的精油市場以歐洲為主,占了49.4%。根據GVR的市場研究,美國精油市場在2023年約258.6億美元,預估至2030年可成長到401.2億美元。其中用於醫藥和家庭洗浴的占比各在一成以下,食品與飲料加工小於四成,SPA與休閒產業則將近五成。2023年的台灣精油市場規模約為1.9億美元,預計2030年也能成長至3.9億美元。

即使精油與芳療在台灣的強勁需求方興未艾,國產精油目前的市占率卻只有15%。其實台灣這個療癒之島蘊藏著許多芳香植物,不論是台灣特有種,還是已經馴化的外來種,都具有性格鮮明的接地能量。近幾年在林保署、林試所的支持與推廣下,原生的本土精油逐漸被開發出來。另一方面,愈來愈多的有機小農和社區營造計畫,也把香草視為栽培重心。而台東聖母醫院把在地精油帶入偏鄉與部落的長照服務中,更應證了人不親土親的健康促進價值。

那麼,都市人能如何品味芳療,尤其是屬於福爾摩沙的氣味呢?

精油和茶、咖啡一樣,都來自講求氣味的高經濟作物,除了不適合直接拿來飲用,其他的品評條件有許多相似之處。品種、產地、栽種方式、製備工藝,都會影響質地與價格。即使同為法國薰衣草精油/阿里山烏龍茶,生長高度不同、是否有機栽種、蒸餾/烘焙時間長短,都能讓氣味和價位區隔開來。所以買家的選用依據,除了靠磨練自己的嗅覺,也得試著探詢以上那些條件。因為精油比茶和咖啡更容易混摻,尤其是混摻人工合成的香精。

買到好精油以後,可以藉各式各樣的擴香儀讓空間飄香。但精油也和香水一樣,能夠貼膚來散放芬芳。只要把一滴精油調入五元硬幣大小的荷荷芭油,或較為濃稠的無香精乳液,均勻塗抹於手腕、鎖骨、耳後,就可以化身為行走的花園。用精油按摩全身後再去泡澡,在氤氳香氛中和自己的身心對話,則是我每日奉行的儀式。

大自然在四季有不同的氣味,若想在冬季體驗芳療,適合包裹自己的香氣會是哪些植物呢?習染於西方文化的鼻子,可能選出丁香、肉桂、柑橘,乃至於道格拉斯杉、挪威雲杉這類的「聖誕氣息」。不過,有兩種台灣本土的芳香植物,充滿著秋收冬藏的東方底蘊,很值得大家認識。其一是堪稱天長地久的紅檜。台灣人熟悉的檜木味,其實分為兩種──扁柏硬朗,紅檜懷柔。紅檜特別能安撫躁進的脾性,它就像寬厚的肩膀,一靠上去,就能靜下來休息。

另一個來自宜蘭雙連埤的犬香薷,早在1941年,就由藤田安二在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報告中發表出來。它的氣味神似薰衣草,讓人一嗅鍾情,而且它能幫各種氣味隱惡揚善,宛如調香師的味精。最重要的是,分布在它氣味裡的85種倍半萜類,具有心靈捕手般的效果,對每一個恓恓惶惶的靈魂點頭微笑:「你就放心投,我會接住球!」

有位記者告訴我,在採訪我以後,她才發覺自家附近長著好幾棵苦楝,經過時曾聞到的香氣原來就出自苦楝,於是她跟自己約定,每個春天都要記得拜訪苦楝。這就是一種生鮮版的芳療,一次又一次擴大維度的存在連結。雖然地球上各個角落都有植物散放香氣,但在地精油更能訓練我們,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聞出四季,聞到生命的表情。

500輯線上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