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4.19香氣體驗

【活動回顧】2025 春日尋香走讀.鬆小記

在雨日的縫隙間,陽光露出頭來,和一群關愛植物的新朋友,鬆鬆地走路,細細地嗅聞,散步在射馬干(建和部落),調一瓶在地植物香,還有什麼比這更棒的呢?

部落散步:跟著聖潔走Kasavakan

這次活動是肯園鬆學校與建和部落的第二次合作,仍有很罩的朋友「歪歪」牽線,和一群能量飽滿的建和青年們支持著活動。前女青年會長聖潔的帶領,總令我驚喜。從部落歷史、神話木雕、生活中常用植物,跟著她走過建和街區,就有聽不完的故事。

#血桐 與 #月桃:一般稱呼原住民族包的粽子,會叫做「阿粨」,在建和部落則稱為「Pinalupuk」,Pinalupuk有兩種,一種是包米粒,外面會用血桐來包,月桃則用來包糯米粉做的粿。

#咬人狗:部落男子集會所巴拉冠前,有一株咬人狗。聖潔提到,這在成年禮儀式中,扮演重要角色,男孩會被咬人狗抽打小腿,經歷此難關,象徵轉大成人。

#荖葉:自然地生長在圍牆邊,平時大眾認知的「檳榔味」其實是荖葉的辛香味。建和部落的部落草地食驗室,便以荖葉開發創意料理,製作成青醬起司麵包增添風味。

#黃荊:此次尋香走讀的主角,聖潔分享這是部落的「常備植物」,許多族人家門口皆有種植,因為生命力旺,也出現野生的群落。族人用黃荊來辟邪、祈願平安,巫師做儀式時也時常使用到。

花環編織:以花朵串起榮耀

三角梅花環在卑南族部落中帶有重要意義。
聖潔手把手教學編織花環前,分享在部落中重要的儀式與聚會,皆少不了花環。豔紅的三角梅花環象徵著榮耀,當一個人為你帶上花環,意思是「將我的榮耀歸於你。」所以男人在獵祭結束下山時,女人們會編好花環迎接,新生兒祝福儀式,父母抱著孩子向老人家請安,老人家會為嬰兒戴上花環。

民族植物芳療工作坊.:黃荊的跨文化共識

這次的主角是 #黃荊,搬來台東後,對黃荊的熟悉度大增,因為走過路過不會錯過耶!
鬆學校附近鄰居,一家老字號修鞋店門口就長了一大棵黃荊樹,總是繁茂到須請里長幫忙安排修剪事宜。在縱谷生活,也時不時地遇到黃荊,去年端午吃的鹼粽,還是「山嶺榴部落」阿美族媽媽以黃荊草木灰提取鹼水製作出的鹼粽!而「山嶺榴」即是「黃荊」之意。

因為有如此多機會與黃荊談戀愛,我拿黃荊製作了「藥草浸泡油」、「酊劑」、「精油噴霧」、「精油按摩油」,也在日常的廚房玩耍時光中,加入了黃荊帶來的創意料理,例如自家發酵天貝時,用黃荊當黃豆的軟床,讓菌絲和黃荊香氣交織包裏。

這次的芳療工作坊,學員們交頭接耳討論著「黃荊的N種形式」的「香氣差異」,從同一種植物中,感受香氣質地的變化,找到屬於自己和該植物融洽相處的方式。並且從芳香療法中重要的概念--芳香化學分子組成,試著解構黃荊為何自古以來、跨越了地理文化疆界,許多民族與黃荊皆有不解之緣。

黃荊相關的田野記錄本來就十分豐富,後來我搜集了各方資料,整合出黃荊的療癒之道的「跨文化共識」,這裡簡單分享幾例:

#淨化、驅邪、安神:
卑南族的巫師於祭祀儀式用以鎮煞,噶瑪蘭族的巫師以黃荊為病人驅趕病邪,印度教祭祀象神(Ganesh)時,會供奉黃荊並唱頌特定的mantra給象神,祈求豐盛平安。

#消炎止痛、舒緩肌肉關節不適:
魯凱族將黃荊葉溫熱後貼於扭傷患部、印度阿育吠陀稱黃荊為Nirgundi,將之熬煮成用筋骨用藥草油。

#抗菌、防腐、驅蟲:
客家農村早期砌土磚會夾帶著黃荊,用以防蟲趕蛇、和稻草綁在一起燒驅蚊蟲。

#呼吸道調理:
中醫藥典記載黃荊根、葉、實對感冒止咳平氣有所助益,菲律賓則有以黃荊為主材料製作的感冒糖漿。

#生活好幫手:
恆春半島楓港以黃荊做木炭稱「楓港炭」,農村拿黃荊催熟芒果,有人拿黃荊葉與米一起炊,增添米飯香。

以黃荊與其他在地植物調香

黃荊精油的沉穩氣息,令許多學員愛不釋「鼻」,其精油富含 β-丁香油烴(β-Caryophyllene) ,此香氣分子在芳香療法中是個重要角色,許多植物精油或多或少皆含有 β-丁香油烴,藥學屬性能幫助消炎、止痛。

除了黃荊,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還有許多種療癒植物,這場活動揀選了幾種生活中常見,或者台東的特色香氣,它們不一定是原生種,但皆是安居在台灣、蓬勃生長的植物,讓學員們自行搭配出自己的芳香噴霧。

比如台灣人熟悉的芳樟樹,溫潤安神;在餐廳與咖啡店很夯的芳香萬壽菊,濃則驅蚊、淡則鬆神;台東東河種植晚崙西亞橙,酸甜果汁的活潑……依照自身的需求調製專屬的芳香噴霧。

Sunny奶奶的香氣茶會:永久花的拍拍,岩玫瑰的秀秀

有人說這天:「就像是在自家客廳,邀請朋友喝茶,聊一聊香氣的故事。」

尋香走讀的第二天來到肯園鬆學校,二樓客廳平常不開放給散客使用,所以也算是一種秘境(?) 學員們圍坐一圈,聽資深芳療師Sunny,分享她接觸芳療三十餘年的香氣故事。

曾經,她親眼見到岩玫瑰和永久花帶來的強大療效,不與人親近的個案,被岩玫瑰撫慰了傷,過度努力而剛硬的身心,被永久花推動阻塞,為生命帶來新的轉化。Sunny 敞開地分享,讓參與者也緩緩道出曾經透過「岩玫瑰儀式」協助自己看見童年陰影。

香氣故事的尾聲,Sunny帶著大家溼敷岩玫瑰和永久花純露,閉上雙眼,鬆鬆地活在當下。
再來以岩玫瑰荷荷巴油、永久花荷荷巴油,塗抹胸口、按摩耳朵,沉浸在香氣的懷抱,Sunny說:「平常就可以這樣,幫自己塗抹香氣,照顧自己!」

一趟旅程,少不了撫慰人心的料理

我們特別衷情的料理,是被悉心對待的好食材,投入心意,施點香氣的魔法,再端上桌的料理。這次的香氣走讀,有學員打趣說:「參加了一個餵豬行程,每餐都好好吃。」

以下就來請各位看倌,用眼睛品嚐這次活動中的美味料理:

●午餐:建和部落的部落草地便當↑↑↑

以黃荊葉熬煮紅茶,做為迎賓飲品。端上卑南粽子Pinalupuk、刺蔥雞腿排,富有建和部落歷史意義的味噌烤豬串,一定少不了的炒野菜、刺蔥野菇,還有沁涼甜蜜的點心水晶寶寶。

●點心:部落草地食驗室↑↑↑

部落年輕族人組成的烘焙工作室,以荖葉為主角創作了爆漿荖葉包、荖葉/洛神/南瓜三色馬卡龍、荖葉青醬麵包!

●晚餐:稻米與月桃花↑↑↑

座落在小村落中的矮平房改造的用餐空間,主廚麗穎說話輕柔緩慢,給人的感覺很舒服。
麗穎的料理,就如她的人一樣,給人的感覺很舒服。
細心選用的食材,有來自達魯瑪克部落的樹豆,建和部落的小圓茄,都蘭的椰子,台東有機農的野菜,自家栽種的日曬米,鹿野好朋友製作的康普茶,自家院子的香草... 以此製作出椰香咖哩、樹豆咖哩、烤餅、豆腐丸子、樹豆湯、蔬果沙拉,飽餐一頓,結束第一日的行程。

●早午餐:台東有知鳥↑↑↑

這次的行程我們出奇地幸運,春天後母面,夾在雨日之間,迎來唯一的一日晴天,讓我們在建和部落的走讀,被暖陽照耀,春風拂面。當日凌晨,台東起風了,雨滴落下。

第二天早上,準備出發去台東有知鳥用餐前,雨水豐沛。我收到有知鳥的主理人宏光的訊息:「這樣的天氣,植物們是很開心的。來讓溫暖愉悅。」使我安定了心,我知道即便風雨飄搖,我們仍能夠在台東有知鳥覓得一處靜謐安心。

果不其然,我們在此度過美好的早上,美麗的空間中,充滿宏光與大鈴夫婦倆的巧思,大鈴的好手藝更不在話下,這一季更新的菜單主題叫「時間的滋味」,關於此,宏光與大鈴這樣說:

「透過『時間』,我們在山海自然環境中,探究及實踐,什麼是滋養身心、喜悅的生活?」

看著大家心滿意足地填飽肚子,我知道我們的確從他們的料理中,
吃進釀漬時間的風味--自家製作的鹽漬黃檸檬 & 鹽麴
吃進發酵時間的風味--自養酵種的歐式酸麵包
吃進烘焙時間的風味--經典蘋果派、檸檬蛋糕

每一種料理,都被時間與愛心蘊釀。充滿感謝!

文字/ 鬆學校店長 宣慧
圖片/ 鬆學校攝影 小美

下一次出走--夏日尋香走讀:月桃花季下的療癒之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