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/24、25 以辛巴達夢油香氣為題,邀請了台東鹿野茶品牌「女兒不懂茶」共創一場茶與香氣的深度體驗工作坊,以下先來讀鬆學校的宣慧與女兒不懂茶的廷瑀的對談吧!
𓂄 採訪小編:辛巴達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,就是不斷冒險、面對未知、用智慧化險為夷,再回到原本的地方。
這支辛巴達夢油帶有神聖植物的護佑、以及癒合傷口的香氣,因為闖蕩其實需要安定的核心精神,才能走在理想的道路上,而不是一片混亂地衝撞。
𓂄 宣慧:那就像是「信念」,辛巴達夢油的關鍵氣味之一有秘魯聖木,是用來淨化的神聖植物,以及古埃及用來焚香的岩玫瑰香脂,這些皆能用以轉化意識狀態。這個轉化是很強烈的,可能會把原本的世界觀都翻轉。
𓂄 廷瑀:我原本真的是什麼都不知道,就只知道我們家有茶這個東西。是因為我在台東縣製茶技術比賽獲得冠軍,在還沒準備好要經營一個事業時,就開始獲得關注跟媒體報導。
𓂄 宣慧:製茶技術比賽的內容是要做什麼?
𓂄 廷瑀:製茶技術比賽就是給你茶菁(未經處理的新鮮茶葉),要在24小時內自己做完所有製茶步驟,這個比賽是讓我有信心的開始。
我一開始回到台東,同儕朋友不太理解我的決定,有人說我是啃老族,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幹嘛,但只知道我很不服氣,那時候我買了很多創業的書,晚上睡覺都聽TED演講,從那些正面的演講來想像自己成功的樣子。直到參加製茶比賽,才真的聽見有人說我很厲害。
其實別人說我好或不好不是重點,重點是自己,這時開始感覺到有點機會自己萌芽了,也因此認識到不同領域的人,發現雖然我們都在做茶,但是每個人本質不一樣,我用我的本質去創作這個品牌,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
●上圖:廷瑀在家鄉鹿野永安,為「女兒不懂茶」品牌打造的沉浸式茶空間。
𓂄 廷瑀:沒有計畫,其實我是很看感覺的人,不是我個人有多遠大的抱負。
我曾在台北做過很多份工作,其中包含在電商公司擔任一位職員,做品牌的思維跟邏輯很多是從電商公司裡面所學習到的,我在內部換過很多部門不同的工作職位,因此了解到營運公司有這麼多支線,不只學到單一工作崗位的事務。
我跟當時的老闆是在台東認識的,工作起來就像是家族夥伴,我很喜歡他的想法和衝勁,應該可以說是一位開啟我事業上的啟蒙前輩。老闆有天問我說我人生想要幹嘛,我的回答是:畫畫、跳舞、寫文章,因為我本來就是唸美術的,也是比較慢步調的人,他就強烈建議我要回台東。
我聽了他的建議回到台東,心態跟視角變得很不一樣,除了前面說的不服氣之外,也發現這邊有很多的資源,只是沒有人去發展它。
以前做電商時有賣手機殼,我們想辦法寫文案、想視覺、做行銷,連手機殼這種空空的東西,都可以賣成這樣;而台東的東西是有靈魂的,那麼我便想用我的方式,畫畫、寫文章、拍影片去推廣,像是被推入了洪流一般,人生道路有了不同的轉變。
從2019創業到現在發生很多事情,每年都有新的機會,遇到不同的貴人,算是蠻幸運的,也覺得老天爺好像就要我走這條道路。
𓂄 宣慧:感覺是你的願心跟宇宙想要賦予你的某一種任務是契合的時候,它就會一直給你資源。
𓂄 廷瑀:對,像一開始沒有經費投廣告,後來媒體都來採訪我,有故事、有靈魂、有溫度的事情不斷發生,這些故事就是他們想要的,我們就能夠互助。
𓂄 宣慧:廷瑀為活動選的這支茶,越喝越契合辛巴達夢油。
辛巴達夢油除了帶來轉化信念的神聖氣味之外,裡面還有一些帶有檸檬香,有如童年初心的輕盈氣味。這支茶的獨特果酸香很輕快,像是小朋友玩耍的可愛畫面,後味又有著厚實土地的味道,跟辛巴達的底調也很搭。
𓂄 廷瑀:其實前幾天我才剛從冰島旅行回來,帶著這支辛巴達夢油出發。
我的個性不是太乖巧型的,就算別人說這條路不能走,我還是要自己去遇到問題,才會知道那不能走。這一支香氣給我的畫面,是有勇氣跟好奇心的樣子,滿符合我的味道。
𓂄 宣慧:我規劃辛巴達主題的活動時,第一個想到你,我想一個女生這麼年輕,就選擇回鄉,和家人一起合作,並且要用新的方法做上一代就開始的茶產業,這絕對不容易。
雖然你看起來駕輕就熟,拍影片都很有自信,但我想就像辛巴達的冒險剛啟程時,一定會有所不安。
𓂄 廷瑀:我剛回台東那段時間,有時會有挫折感或自責感,當時有一個陌生客人和我說,他說「你知道你是一隻魚,但偏偏要在森林裡生活!」。客人的比喻,我印象很深,也意識到想瞭解自己,要先知道自己是誰、適合什麼環境,比悶著頭瞎拚命還重要。
𓂄 宣慧:你提到的挫折感是什麼?
𓂄 廷瑀: 有時候會質疑自己,是不是思考方式太自我中心,視角與判斷決策不夠客觀、全面性。
我曾經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像一隻想抓住眼前整群鳥的貓,不甘於只抓住一隻,遇到太多機會點都不想放棄,但是現實面很多時候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。
後來一位前輩透過問答,引領我退居一步觀看自己。我才回到起點,也就是問題的核心:「我是誰」。
當這個立足點還沒站穩,就想要撒網捕鳥,那可能會抓了一身傷痕,才發現我或許不是那隻貓而是故事中的鳥,機會同時煙消雲散,一切白忙之餘又是一場消耗。
於是我給自己一個結論:創業「最需要」的是把自己的專業定義清楚。先把一件事情做好,讓它當成我的名片,例如:把茶泡好、把故事說好。機會來了我才知道哪些是我要抓住的。
𓂄 宣慧:你經歷這一些名為創業的冒險,最大的快樂是什麼?
𓂄 廷瑀:有一個瞬間,我感覺我握著方向盤,可以自由駕馭方向的快感,那一瞬間我很快樂。因為過往的教育,跟隨老師做、或是出社會跟著老闆的指令前進,從來沒有體驗過站在迎風處領航的感受。當然,背後也有相應的責任須負擔。
𓂄 宣慧:很多人都不知道辛巴達故事的開頭,它是敘述有一位貧困勞苦的年輕腳伕叫做辛巴達,搬著重物經過有錢人家門口,意外受到宅邸主人的邀請進去坐一坐。
宅邸主人也叫做辛巴達,是生活富裕雍容的長者,故事就從年長的辛巴達跟年輕辛巴達講述自己的航海冒險展開。
我印象很深刻的段落是,辛巴達在某次歷險中,遇到了一位貌似殘弱的老人,請辛巴達揹著他行動,沒想到老人力氣大又頑固,一到辛巴達背上就不下來了,怎樣也甩不掉,令辛巴達非常痛苦,最後用了智慧的方法才擺脫。
這段故事的象徵是,如果辛巴達當年給自己找藉口,選擇了不冒險、待在舒適圈,那麼不願意長大的少年變老了,就會變成總是埋怨的頑固老人,排斥那些懷有夢想的人。
因此我覺得辛巴達是關於一個你願不願意突破自己、成就自己的故事。
●上圖:廷瑀與被譽為神農的爸爸林潮意先生,在位於鹿野的自家茶園。
𓂄 廷瑀:對我來說風味對應顏色、情緒、畫面,我自己帶的儀式有點像是一段英雄之旅,每個步驟都可以賦予個人的意義,從煮水時給自己的祝福開始,旅程就上路了。
這五款茶我喝了一年,為了做包裝我上了很多課程,像品酒課、咖啡課,發現自己很專注地喝茶時,腦海中會有一些畫面,就像照片一樣明確的圖像。
我的茶道老師說,這些景色透過一杯杯茶呈現給我看,對於我應該有什麼意義。當時我還沒有深入思考,就有一個機緣是EMBA的課程邀請我去分享,但不是講創業,是講談判與溝通。
我的PPT第一頁是色票,請學員喝完,用直覺告訴我感受到什麼顏色。第二個題目是如果它是一個情境,這個茶會帶你去哪裡旅行。第三個題目是個角色,我放了電影,如果這支茶用一部電影詮釋,你會想到什麼?
這堂課給了我很大的鼓勵,因為從大家的回答中發現「我們有在溝通」。這麼多人,我隨便點人分享,底下的學員都很認真地跟台上的人回應、互動,沒有人在滑手機。
我就問老師,這個談判溝通跟茶有什麼關係?為什麼我覺得我們有在溝通?
老師說談判與溝通這堂課,大部分的學生是董事長、老闆、總經理,他們其實給自己很多束縛跟框架,但是要去品茶、品咖啡、品酒,得要放掉很多認知。比如說我們知道「紅烏龍就海拔不高」,立刻有了刻板印象,就無法聞到後面的味道。
正因為茶是很純淨的媒介,你將感受傳遞給我,我也傳遞給你,不是看身份地位、穿著,那就是溝通的本質。回去之後,我就把我喝茶的過程變成儀式,喝茶的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產品,它是用新的視角去看泡茶這件事。
𓂄 宣慧:是用心來喝,不是用頭腦來喝。植物的氣味分子同樣是純淨的媒介,我們用心嗅聞感受大自然給的訊息,而非只用頭腦去分析。
𓂄 廷瑀:我之後就發展了「五感靈魂」的好茶配對測驗,沒有風味介紹那麼直接。
因為我去上品酒課時很受挫,同學們喝到什麼花、什麼木,都可以舉手很明確說自己喝到什麼,但我就是不知道怎麼形容喝到的風味。
我覺得喝茶不是考試,如果我們願意分享,像小朋友那樣直接,它們可以對應到自己的生活狀態。
對於喝茶喝到很高階,所謂的「茶人」而言,茶就是個鏡子,其實改變的不是茶,是人。
𓂄 宣慧:我想在活動裡分享的也是這件事,即便這氣味你很熟悉了,但是不同產地會有不同質地、刺激不同心境,當存有刻板印象,就會失去本來氣味要給你的東西。
●PHOTO CREDIT :內文照片由林廷瑀提供。